雅昌首页
求购单(0) 消息
庄毓聪首页资讯资讯详细

【观点】中国写意画的写生观

2023-08-28 00:00:00 来源:艺术家提供作者:
A-A+

文/庄毓聪

  当代中国画生态土壤中的学术瓶颈开始集体性呈现,也逐渐出现的追求外在形式的倾向,某种程度上忽略了画者内心情感内蕴的传达。面对这一现象,越来越多的艺术从业者从文化上追根溯源,以及用美术史发展规律来佐证反思,以谋求突破困境,这个过程取得了一些学术成果。除此之外,中国画创作中的具体方法论,也开始重新浮现在研究探讨的视线里,如题材、风格、笔墨形式、构成等。其中“写生”为中国画创作中绕不开的一个课题,在时下中国画生态土壤中,逐渐成为学术热论的话题。

  重读美术史,发现有个很有意思的小故事:隋画家杨契丹与田僧亮、郑法士同时创作光明寺小塔壁画,郑法士画东、北壁,田僧亮画西、南壁,杨契丹画外边四面,时称“三绝”。郑法士曾经想要看杨契丹的画本,杨契丹带着郑法士到朝堂,指着宫阙、衣冠、车马说:“此是吾画本也。”。杨契丹的话已充分诠释了写生的概念。后有唐吴道子奉命由巴蜀山水作画,回应玄宗的“臣无粉本、并记在心”,然后一天完成巨作。至唐代张璪提出了“外师造化,中得心源”的画理论后,中国画从理论层面上进一步强调写生的重要性,今天仍旧影响着中国绘画生态。清代石涛“搜尽奇峰打草稿”,到近现代黄宾虹诗云:“入蜀方知画意浓”,潘天寿的雁荡山写生变法等等,历代名家大家的艺术成就,都离不开“写生”的助力与支撑。写生不止能锻炼造型能力、笔墨能力,也是中国画获得情感体验的重要方式,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意义。

  古今画家们在写生中有着相同的体验和规律。以花鸟画为例,自唐代花鸟画独立成科以后,传统的写生观念并非是对花木纯粹写实描摹,而是“移生动质”,描写草木花卉禽鸟的姿态与内在神气,反应画家的生命状态与心绪。花鸟画发展再到成熟,花鸟画家常以“以形写神”、“意在笔先”、“迁想妙得”、“忘形得意”等作为绘画创作的理念,诠释了中国画意象造型的观念。大量的实践经验成为花鸟画创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,走到大自然中去感受,并仔细观察自然物象的结构、情态、以及生长的自然规律,通过对自然万物的了解,熟悉其特征,而后挥洒成幅。

  作为中国画的从业者,我们都经历过写生。然而历代画家对“写生”这个课题认知又有所不同。当代有很一种说法论断,认为传统与前人遗留下的文化经验与文化遗产,足够去传承学习,况且中国画本就是意象造型,写生显得可有可无。有更多的人认为,写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,是我们画家以心灵优游自然的媒介,不写生就会和自然现实割裂。通过梳理美术史我们发现,写生对于中国画创作至今有着难以取代的意义。写生中“对景写生”是现在写生实践最常见的方式,而这种方式却利弊参半。聪明的画家坚持中国画的意象造型,在对景的同时,进行图式构成的经验积累,并完成临场发挥创造。而一些画家却容易陷入对景描摹的误区,这种误区和机械僵化的写生观念,悖离了中国画创作特别是写意画创作的基础理念。

  自然生活一直以来都是绘画创作的灵感源泉,齐白石先生曾说过“画贵其写生”,写生是作为收集创作素材的重要方式。而即便是对景写生,也并非纯粹收集素材,并非简单的技法训练,最终谋求在自然现象中寻找能够触及心灵的意象,成为对笔下意象造型的提示和启发,承载艺术的创造力和想象力。宋代罗大经《鹤林玉露》中曾言:“某自少时取草虫笼而观之,穷昼夜不厌。又恐其神之不完也,复就草地观之,于是始得其天。方其落笔之际,不知我之为草虫耶?草虫之为我耶?”以中国画的笔墨到达庄生梦蝶同样的哲学境界。黄宾虹说:“写生只能得山川之骨,欲得山川之气,还得闭目沉思,非领略其精神不可。”完全照搬自然客观物象,只能沦为平庸,离艺术的本体愈来愈远。而拒绝写生,纯以才华天赋凭空臆造出的艺术作品,终究欠缺了一份真实。

  中国画的意象造型决定着我们笔下所创作之物并非眼前之物,而是心中之物。哪怕写生的时候身临其境,近在眼前的山水花卉人物,只不过是心中之物的一个提示,最终需要完成的是艺术性的再创造,所以写生对象的选取也要有特点与代表性。大自然有着绚烂丰富的物像,发现其中的美,并捕捉它,需要画家不断的训练自己的观察力,敏感而精准地抓住物象所展示或蕴藏的与内心相共鸣的精神气质,通过合适的手法表现来写意。

  落到笔墨和宣纸上的再创造,是我们审美的经验、思想的经验、对文化的体悟同现实客观物像之间的交互作用,通过笔墨修养进行主观能动的画面经营。在潘天寿大展中看到了写生稿,那是他艺术最重要的艺术变法期在雁荡山的写生稿,只有简单的,逸笔草草的几个线条,勾勒出山石、树木的形状与位置。虽然极其简略,确是对题材物像高度概括取舍的过程,意象已经了然于心,这批写生稿成为一把重要的钥匙。写生返还后的潘天寿创作了一大批具有代表性的雁荡山题材作品,形成丰赡的笔墨语言和大构图大意境,这是写生成功助力艺术家变法的典范。

  我们之间固然很少有人可比肩潘天寿的才华和学识。然而无论哪种方式,对知识的积累、对前人佳作的心摹手追,是艺术再创作的基础。精髓的思想价值往往在前人的故纸堆里,师古是不可避免的过程。积累中国传统哲学的审美厚度,汲取优秀前人精粹的内涵,作用到我们的笔墨中。同时古人的结构造型,构成图式、对物像高度概括的符号化笔墨,都是其中要义。审美、技法的积累,在进入写生的状态中会产生无限的妙用。写生创作追求得鱼忘筌的状态,技法的理性在消退,情绪与学养的流露主导着画家的发挥,心性审美的特质成为画面中最具价值的内涵。

  由此可见,正确的写生观对提升绘画语言能力是全方位的,除以上所说,也是画家探索创作新技法、新笔墨、新图式、新思想路径。中国美术史的各种皴擦点染勾线设色法、勾画没骨,无一不是自然带来的启示。这个过程是通中国画机变的过程。再面对未经前人艺术化的自然物像,面对创作的原始素材时,就会产生出从技法到心性的无限灵感迸发。

  除却笔墨修养和文化素养的前提,对于写生的对象也需要有个认识交流和沉浸其间的过程。花木山石,飞瀑流泉各有生机。尝试去理解、接受、认同,体会自然的内在精神,而后萌发自身的情感,与之交融。眼前之景,心中之情,以中国画的笔墨记录下来,最终借笔墨而抒情志,借山川咏我怀抱。写生的过程是精神体悟、精神解放的过程。不感受自然生活的美妙,便无法体会中国画的来源与方向,以及生命力、创造力。

  写生让我们再次链接了与天地自然的心灵通道,交互着内心最深处的情绪。用最沉静的心态去体悟天地的规律、自然的生命力,并与之交融,达到通晓物理、物态、物情的过程,出入表里,以心灵美契合、呼应自然美。大自然有色彩、芳香、音乐,随物赋形的山脉,有郁郁勃勃的生命力,也有一岁一枯荣的哲学密码。当我们做好面对自然的准备,沟通、理解、沉浸其中,便会发现发现一切变得不同寻常。


该艺术家网站隶属于北京雅昌艺术网有限公司,主要作为艺术信息、艺术展示、艺术文化推广的专业艺术网站。以世界文艺为核心,促进我国文艺的发展与交流。旨在传播艺术,创造艺术,运用艺术,推动中国文化艺术的全面发展。

联系电话:400-601-8111-1-1地址:北京市顺义区金马工业园区达盛路3号新北京雅昌艺术中心

返回顶部
关闭
微官网二维码

庄毓聪

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图形
就可以关注我的手机官网

分享到: